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管用的朴实的真理

发布时间:2012-02-27 22:14:41 浏览:

    马克思主义是“科学的”真理
    在南方谈话中,邓小平指出:“我坚信,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,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。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。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,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,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。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,但道路是曲折的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,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?所以,从一定意义上说,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。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,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,但人民经受锻炼,从中吸取教训,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。因此,不要惊慌失措,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,没用了,失败了。哪有这回事!”在这段话里,邓小平十分明确地强调一点: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,是正确的、科学的。
   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,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;与此同时,我国国内也发生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风波。国内外的紧张局势,使得一些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的前景,进而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。危急关头,邓小平审时度势,利用南巡的契机,在谈话中多次强调,要坚持社会主义,坚持马克思主义。他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说起,“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关键是坚持‘一个中心、两个基本点’。不坚持社会主义,不改革开放,不发展经济,不改善人民生活,只能是死路一条。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,动摇不得。只有坚持这条路线,人民才会相信你,拥护你。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老百姓不答应,谁就会被打倒。……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,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,使人民高兴,世界瞩目,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正确性,谁想变也变不了。说过去说过来,就是一句话,坚持这个路线、方针、政策不变。”
    针对一些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,邓小平讲到:“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,不敢闯,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,走了资本主义道路。要害是姓‘资’还是姓‘社’的问题。判断的标准,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,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,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。……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,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,资本主义也有计划;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,社会主义也有市场。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。社会主义的本质,是解放生产力,发展生产力,消灭剥削,消除两极分化,最终达到共同富裕。”这里不难看出,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同时,实际上也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。应该说,也正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,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,并能够永葆青春活力。
    马克思主义是“管用的”真理
    在南方谈话中,针对当时党内会议多、文章长、讲话长、人们热衷于搞形式主义、“提倡本本”的做法,邓小平提出,马克思主义不是靠形式、靠本本,而是靠实践,马克思主义是“管用的”真理。
邓小平首先对形式主义提出了批评,他说:“现在有一个问题,就是形式主义多。电视一打开,尽是会议。会议多,文章太长,讲话也太长,而且内容重复,新的语言并不很多。重复的话要讲,但要精简。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。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,多做少说。毛主席不开长会,文章短而精,讲话也很精练。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,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,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,我完成了任务。五千字,不是也很管用吗?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。”
    接下来,邓小平强调:“学马列要精,要管用的。”他之所以提出这一点,主要是因为,当时一些党员干部喜欢从马列的文本而不是从客观实践出发,他们认为改革开放是走向了修正主义,于是拿出一些长篇的、专业的文本来,以为那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、马克思主义。针对上述倾向,邓小平指出:“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,群众怎么读?要求都读大本子,那是形式主义的,办不到。我的入门老师是《共产党宣言》和《共产主义ABC》。最近,有的外国人议论,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。打不倒,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,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。要提倡这个,不要提倡本本。我们改革的成功,不是靠本本,而是靠实践,靠实事求是。…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我读的书并不多,就是一条,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。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,现在搞建设、搞改革也靠这个。”
    显然,在邓小平看来,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,决不能墨守陈规、一切从马列的本本出发,而是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,实事求是,找出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,即“管用的”理论,那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从实际出发,并不是要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,邓小平指出,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,他说:“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,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。马克思说过,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他的发明,真正的发明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。历史经验证明,刚刚掌握政权的新兴阶级,一般来说,总是弱于敌对阶级的力量,因此要用专政的手段来巩固政权。对人民实行民主,对敌人实行专政,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。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,巩固人民的政权,是正义的事情,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。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,还处于初级阶段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,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,需要我们几代人、十几代人,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,决不能掉以轻心。”
    不难看出,邓小平强调要“管用的”理论,但并不是不要理论,尤其是不能抛弃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,如他所说的,“老祖宗不能丢啊!”的确,在当时的改革开放过程中,一些人抱着极端的实用主义态度,认为一切都可以“拿来”,邓小平看到了这股苗头,多次告诫党内同志,务必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,必须始终坚持代表着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四项基本原则。邓小平着重对当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提出了批评,他说:“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,后果极其严重。特区搞建设,花了十几年才有这个样子,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。垮起来容易,建设就很难。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,就会出事。”
    马克思主义是“朴实的”真理
    针对一些人将马克思主义搞得神秘化、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做法,邓小平指出:“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。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,很朴实的道理。”这一论断对于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,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。在邓小平看来,马克思主义决不是高高在上、远离大众的高深的思想,而是一种贴近大众、与现实紧密结合的“朴实的”学说。
    的确,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,就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发展的推动力所在。事实上,这客观上也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斋、讲坛、课堂等理论的专业研究领域,而必须走进大众,深入大众,为大众接受,实现“大众化”。如此一来,这种“大众化”的马克思主义,自然就不会是故作高深的理论迷宫,而只能是“朴实的”真理。不光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毛泽东等人的学说是“朴实的”真理,邓小平本人的理论更是朴实无华,却不乏思想性、科学性。
    关于这一点,从邓小平的谈话、行文的风格就看得出来。第一,邓小平反对说冗长的话。邓小平的文章篇幅一般都很短,而且每句话也几乎都是短句,很难发现冗长的语句。对于一些很复杂的问题,邓小平往往能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语就可以说得很清晰、透彻。如党的基本路线,他称为“一个中心,两个基本点”;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,邓小平概括为,“坚持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”;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,邓小平提出了“三个有利于”;对于毛泽东的历史功过评价的问题,邓小平更是仅用了三个字,即“三七开”。第二,邓小平反对说大话、空话。邓小平不止一次讲过,要少说多做,一切要拿实践来检验,靠实际行动来说话。用他的话说,叫“不搞争论”,其目的是“为了争取时间干”,因为“一争论就复杂了,把时间都争掉了,什么也干不成。不争论,大胆地试,大胆地闯。”第三,邓小平不讲过于时髦、华丽的话。他的文章和报告,语言平实,深入浅出。他经常使用民间的谚语、俗语来表述现实中一些十分复杂的问题,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而且广为流传。其中,最出名的莫过于他的“猫论”了。在谈到生产关系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现实问题时,邓小平说:“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:‘黄猫、黑猫,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。’”
    由于将马克思主义视为“科学的”、“管用的”、“朴实的”真理,因此,事实上,邓小平的理论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、时代化和大众化。首先,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,一方面,邓小平紧密结合中国国情,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;另一方面,邓小平又不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,他在会见美国记者迈克?华莱士时说:“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。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。马克思主义,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。我们过去干革命,打天下,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,就因为有这个信念,有这个理想。我们有理想,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,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。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,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。”其次,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角度来看,邓小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、时代主题、时代精神相结合,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,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步。再次,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来看,邓小平更是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、基本观点等通俗化、具体化,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、所接受,并自觉地加以运用。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,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两层意思,一方面,理论要面向大众,通过宣传教育,使马克思主义群众化;另一方面,要采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譬如传播方式上的生动化、形象化、生活化、简明化等,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知识为广大群众所认同、理解与吸纳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。
(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)

上一篇:推动反腐倡廉形势继续好转

下一篇: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