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变文风的哲学基础和实践要求

发布时间:2013-03-19 22:18:56 浏览:

  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,是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,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,创立并坚持了“实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线,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伟大历史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。毛泽东同志指出:“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,都是党风。”党风决定文风,文风体现党风。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,评价党的形象,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。以“提倡‘短实新’,反对‘假长空’”为基本要求的文风建设,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,遵循了党的“实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线,向党员干部提出了深入调查研究、坚持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要求,这对于改进党的作风、改善党的形象和推进党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“提倡‘短实新’,反对‘假长空’”,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,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入调查研究

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。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,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,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。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,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,树立实践权威,尊重实践,一切从实际出发。尊重实践,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规律,有效地改造世界。只有尊重实践,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,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、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。

 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改进文风,“提倡‘短实新’,反对‘假长空’”,必须立足于实践,切实加强调查研究。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,也是党员干部的根本工作方法。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、发展变化的,党员干部要讲“短实新”的话,需要有去伪存真、去粗取精的本领,这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。毛泽东是调查研究的大家、行家,早在1931年,他就提出“我们的口号是:一、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。二、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。”1942年他在《反对党八股》中再次强调:“射箭要看靶子,弹琴要看群众,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众么?……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,没有研究,没有分析,乱讲一顿,是万万不行的。”实践证明,每一个真知灼见,都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形成的;不重视调查研究、不善于调查研究,就难于透过现象看本质,就容易被现象所迷惑,人云亦云、以讹传讹就难以消失。

  文风不正,假话、空话、套话、大话连篇,会严重影响真抓实干、影响工作成效,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,损害党的威信,导致干部脱离群众,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失去感召力、亲和力。文风不实,反映出思想作风不纯、工作作风不实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写文件、作报告、发表文章,都是为了解决问题。办法从哪里来?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,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。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,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,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,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生活,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,在现实的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,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,讲话和文章才能有的放矢,体现群众意愿,引起群众共鸣,激发群众干劲。因此,我们要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结合起来,尤其要加强调查研究、深入了解群众呼声。领导干部改进文风,应当走出机关,深入基层,在实际生活中“望闻问切”,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论断、新举措,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、讲话、文章中来,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,符合实际情况,能够解决问题。

  “提倡‘短实新’,反对‘假长空’”,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,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实事求是

  辩证唯物论认为,物质是第一性的,意识是第二性的,物质是意识的本原,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,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反作用于物质。人们的思想、观念、理论这些意识性的东西,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,才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成功,反之,则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。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、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,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,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反映世界而不能附加任何外来成分。如果我们的思想、观念、理论违背了客观现实,与实际不相符合,那么,不管这种思想、观念、理论以什么面目出现,也不管这种思想、观念、理论看起来多么神圣,都应当在破除之列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。

  “实事求是”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。毛泽东对“实事求是”的科学阐释,给这个古老的名词赋予了新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,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,成为党的“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”。长期以来,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一些脱离群众、远离基层的经验主义、教条主义、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歪风,就是因为背离了实事求是。有的党员干部不能深入群众,他们所见的场景大多是经过多次“导演”的,目睹的人物大多是经过挑选“教化”的,耳闻的声音大多是经过重重“加工”的,严重脱离了基层群众,背离了“实事”与实际,沦为冗长空洞、刻板生硬的文件语言。

 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改进文风,“提倡‘短实新’,反对‘假长空’”,必须做到实事求是。做老实人、说老实话、干老实事,就是实事求是。这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,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,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,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,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。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、讲话和文章要有感而发,情真意切:一方面,要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,分析问题要客观、全面,既要指出现象,更要弄清本质,另一方面,要实事求是,有一说一、有二说二,是则是、非则非,不夸大成绩,不掩饰问题;一方面,要深入浅出,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,另一方面,阐述对策要具体、实在,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,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,讲短话、讲实话、讲新话,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,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,以实际行动改进学风和文风,精简会议和文件,反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反对弄虚作假。

  “提倡‘短实新’,反对‘假长空’”,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,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

  党风决定文风,文风体现党风。毋庸讳言,在我们党内,在我们干部队伍里,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、不良作风与不正之风,主要表现是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、文牍主义作风严重。党员干部只有真正转变文风,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,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之中,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,养成回应群众关切的文风。如果我们的各级机关干部都以基层为念,都能眼睛向下、扑下身子,作风与文风必有切实的变化,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必定更加融洽。

  改文风,关键要从改变和改进思想与工作作风做起,从坚持实事求是做起,从树立务实的作风做起,倡导清新朴实、生动鲜活、言简意赅的文风,真正做实在人、写实在文、讲实在话、干实在事。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,学习群众语言,善用群众语言,变抽象为具体,化呆板为活泼,说群众得懂、得进的话,多一些短话、实话、新话,少一些长话、假话、空话,才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,也才能真正密切联系群众。党员干部只有真正转变作风,才能在火热生活中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,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只有深入群众,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就业、就医、就学、养老还有多少困难,社会上还有多少“零就业”家庭、困难家庭,才能知道老百姓当前对改善民生是多么的期待。

 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,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,摆正自身同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,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,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,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,才能走近群众,融入群众,同群众面对面、心贴心,与群众融在一起、打成一片,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。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,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;只有把群众当作亲人,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作亲人。我们必须牢记,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,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。坚持实干富民、实干兴邦,敢于开拓,勇于担当,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。

 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,提倡文风上的“短实新”,反对“假长空”,做到尊重实践、尊重实际、尊重群众,才能使我们的党风政风得到根本改善,才能使我们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,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。

 

上一篇:不要有“躲风头”心态

下一篇:“严学风正作风”值得期待

关闭